系統派單提升響應速度
7月14日,暴雨,上午10時15分,市民李志林上報信息:在虹古路377弄7號新紡新村內,虹古幼兒園下水道堵塞,導致小區內道路積水;距離小區最近的榮嬿娜接收信息后,立即趕到現場查看,發現案件情況屬實,第一時間立案,并上傳至“一網統管”系統,請求派遣相關工作人員處置;10時43分,下水道堵塞處理完畢。從立案到完成處置,前后不到半小時。
“通過‘一網統管’系統,防汛、房管、物業等不同部門都可以查看相關信息,各部門人員不用再重復勞動,大家的響應、處置效率大幅提升。”黃永平表示,市住建委緊緊圍繞“應用為要、管用為王”的原則,聚焦城市管理高頻多發的難題頑癥,通過梳理、再造業務流程,探索運用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,開發了一批應用場景,初步實現了實戰管用的目標。
消除安全隱患。針對玻璃幕墻的安全監管,歸納風險因子,研發智能算法,通過后臺演算及時推送可能存在隱患的樓宇;深基坑施工安全監管系統運行以來,已監管了113個工地,及時預警并排險11次。
破解難題頑癥。針對渣土管理“三跨”難題,最新應用場景根據車輛運行軌跡、卸點審批等管理數據,通過系統運算,及時發現非法卸土點;平臺通過系統派單,及時聯動城管、公安、綠化市容等部門,成功截獲了非法傾卸渣土的車輛。
提升管理效能。上海第一時間上線防控工作應用場景,通過系統自動處理多渠道數據源,利用政務微信核實、統計、報送;增加網格派單、自動派單功能后,超過三分之一的工單由人工派單轉為系統派單,釋放大量勞動力。
加快數據匯聚和系統集成
黃永平介紹,上海正加快數據匯聚和系統集成,通過城市管理主題數據庫建設,已集成了100多個數據項,包括1500多萬個城市部件、約2.7萬公里地下管線、4000多個建設工地、1.4萬多個住宅小區、3000多處歷保建筑、1.2萬多棟玻璃幕墻和實時的城管執法車輛、網格巡邏人員等數據,通過地圖匯聚的方式,實現了可視化、便捷化、標準化的共享和交互。
同時,圍繞城市基礎設施、城市環境、城市交通、城市保障、城市安全、城市活力六個維度,建設城市生命體征監管系統,已形成73個一級指標、183個二級指標的整體架構。
上海已完成市、區、街鎮三級標準基礎平臺1.0版開發,在市政務云上全部開通,建立共享開放的基礎平臺。各區、各街鎮可以根據自身實際,通過調用接口和服務的方式,開發個性化應用。其中,街鎮網格化管理平臺是“一網統管”基層城運平臺,在傳統城市管理的基礎上,逐步納入綜治、市場監管、110非警務以及12345投訴內容,形成了基層綜合執法和聯勤聯動的新機制。
“一網統管”還完善了責任網格的劃分,綜合管理、執法、作業、服務等資源,實現“多格合一”,推動處置力量配置到位,實現管理、執法、作業等業務的輕便應用和聯勤聯動。以政務微信為唯一入口,實時采集信息,客觀全面地反映各單位的作業情況。政務微信日均處置案件已超4萬件。
升級完善城市管理閉環
目前,上海“一網統管”已經上線8個智能應用場景,包括基坑安全監管、幕墻安全監管、違法建筑治理、歷史建筑保護等,以及重點區域管理、疫情防控的智能應用專題。
“今年,上海還將上線工地管理、渣土管理等多個應用場景。”黃永平表示,在“一網統管”的大格局下,上海還將持續推動“1+3+N”的城市管理網格化信息系統的建設,不斷升級完善“動態感知敏銳、任務生成智能、指令派發扁平、承接處置高效、評估考核科學”的城市管理閉環。
同時,上海將加快開發城市管理網格化信息系統2.0版,盡快實現“1+3+N”系統在區和街鎮層面的落地應用;繼續聚焦城市運行風險、群眾關注熱點和容易反復出現的問題,研發上線“住宅電梯安全監管”“高空墜物風險防控”等一批應用場景。